TMGM

万亿销售的“双十一”大促背后,港股消费和科技板块正在“等风来”

Source:

随着今年双十一的双十一落幕,天猫的销售总交易额达5403亿元,同比增长,促背而京东的后港累计下单金额超过3491亿元,创历史新高,股消两大平台交易总额突破8900亿元。费和风在直播电商方面,科技抖音超过4.1万商家的板块直播销售额同比增长500%,体现出直播电商的双十一活跃度。

复旦大学的销售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促背全网零售额接近2.4万亿元,后港创新高,股消同比增加超过10%。费和风尤其在“AI+电商”模式频繁被提及的科技今年,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希望通过AI技术推动业务增长。然而,这一趋势在港股的相关电商板块中呈现出不一样的投资逻辑与市场表现。

消费板块:“高性价比”的反弹

观察数据显示,恒生消费指数自2580.36点低位以来,已连续反弹近6个交易日。政策方面,11月7日财政部发布的报告显示,将继续推动消费;11月9日,国家统计局指出CPI同比上涨0.2%。此外,从11月1日起实施的新免税政策,新增手机及运动用品等热门品类,为港股消费链企业带来了利好。

与A股偏重白酒和食品消费不同,港股消费概念涵盖电商、潮玩、新茶饮和国潮美妆等服务消费占比超过60%,这与双十一的促销活动形成共振。由于港股消费板块目前的估值处于历史低点,存在配置成本优势。根据Wind数据显示,恒生消费指数的PE-TTM为17.79倍,处于近10年低位。经过调整后,估值回归合理区间,为后续市场修复提供了空间。

在资金流动性方面,11月10日,南向资金净买入66.54亿港元,年内净买入额超过1.3万亿港元。这一趋势带动了港股消费股的上涨,反映出投资者对消费板块的乐观情绪。

“AI+电商”能否激起港股互联网指数的火花?

在今年的双十一中,“AI+电商”成为热门话题,淘宝明确表示2025年将全面推行AI导购服务。淘宝推出了多款AI导购与搜索功能,旨在提升用户购物体验。此外,各大平台也加大了对商家的ToB AI工具投入,意在提升运营效率。

港股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在AI方面持续投资。今年,腾讯、阿里等公司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显著增长,预计未来将继续加大力度。港股互联网科技指数在9月有所上涨,触及年内高点,但自10月以来出现回调。技术面上,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在10月跌至60日均线以下,进入11月后持续在低位运行。

虽然经历了调整,港股互联网科技指数的PE(TTM)为21.89倍,仍有提升空间。此外,政策层面也为互联网科技提供了支持,强调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投资者需关注,今年双十一大促不仅是消费者的盛宴,也是AI技术与电商场景应用的重要展示。随着“AI+”应用的深入,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有望在短期回调后迎来新的增长。

相关阅读

风险提示

杠杆交易具有高风险,请合理设置仓位与止损,避免过度使用高倍杠杆。